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57 點
註冊:2019-08-01
|
正文153 国民党的计划里,这里将出现一批现代化的军事工业企业,并且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这里有着战略上的防御纵深,远离海岸线,国民党觉得这里是安全的。蒋介石有着雄心勃勃的计划,他要建立起一只强大的军队,他要发展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他好像又回到了18世纪的清国自强运动时代。 但是很不幸的时候,蒋介石的梦想被世界政治的变局给打破了。从德国方面来说,对于中德间的合作事业,一直是存在着分歧的各方,德国的企业界,德国战争部,外交部,财政部,在华外交官们,在华军事顾问们,他们之间都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1936年,希特勒在这个问题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德国开始渐渐和国民党政府疏远了。在这一年,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条约”,日本和德国结成了盟友,共同遏制赤色洪流的蔓延。 德国开始转而和满洲帝国开始了合作,中止了各个和国民党的合作项目。 1937年,蒋夫人的哥哥,宋子文已经不掌管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部,他的接替者,是蒋夫人的姐夫,孔祥熙。 孔祥熙一直努力着要挽救和德国之间的合作,因为他知道这将帮助到中国发展起强大的军事事业。 1937年,当当日本和中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时候,孔祥熙以私人身份,最后一次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孔祥熙热情地颂赞了“元首”,孔祥熙说希特勒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希特勒是一个为正直,为国家的自由和荣誉而奋斗的伟大战士。孔祥熙接下来说,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传统思想教导的国家,绝对不可能走上共产主义道路,日本反而很可能赤化的。然后他最后说,不论从文化,政治,还是军事的角度来说,蒋介石都非常尊敬并且理解您的伟大之处。 希特勒从来没有回复这封信。
中国的穷人们
根据国民党政府1936年所作的普查,当时中国总人口为479,084,651,总共有85,827,345户家庭。他们为将要来到的战争,作好准备了么?他们渴望着新的革命么? 我们真的很难知道答案,因为尽管193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开始快速发展,但是调查统计的手段和资源都是非常有局限的。 但是我们或许有足够的信心敢于这么说,在大城市里的数以百万数的中间阶层市民和富庶的人们,大家对小日子还是满意的,没什么会想着要革命,大家会对中国失去了满洲这件事,有不高兴吧,不过也就是个不高兴。他们没想着要打仗,也没想着要革命。虽然国民党政府管理的是比以前严格,但是真正觉得受伤害的是大老板们和一些知识份子,广大小百姓的日子,照样就那么过下去啦。 可是穷人们呢?中国当时应该也有数以百万计,或者说数以千万计的穷人,他们的日子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他们想到了战争了么?想到了革命了么? 工人不一定都是穷人哦,乡亲们,在那个时候,有些行业的工人是“精英”收入的。 在造船行厂,铁路行业,机械制造厂,发电厂,丝绸梭织厂,热水瓶厂这些高利润工厂里的工人们,他们有的会达到100元的月收入,甚至更高。那可比当时美国的许多工人收入都高啦,当时美国有工会组织的产业工人收入差不多是在20美元左右。(兑换率大约是在3。3左右吧,那个时候) 绝大多数的工人,则是在20元左右的月收入,或者更低一些。 处境悲惨的是女工和童工,他们每天只能赚30分到24分,每周工作6天,那么一个月收入就只有7元或者8元左右。 虽然国民党大革命时代曾经在各地组织过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但是工人的劳动时间,到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改善,依旧非常长。当时中国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最短的是上海,在9.5小时。接下来是北京和武汉的10小时,其余工业城市的工时则在11-13小时之间。 很多工人的工作环境也是令人同情的,他们中许多人常常必需要住在工厂管理的宿舍里,有的还必需接受工厂自己发的购物卷作为工资,只能在工厂开的商店里购物消费。有的女工,还会遭到性侵犯。 而且还会有失业的风险,1935年的时候,作过统计,当时全国有5百零五万的工人失业,(这些数据都没有包括东北,当时已经是满洲帝国)其中广东失业人口最高,达到了1百5十万,接下来是上海,有61万和北京的50万。当时是全球经济大衰退啊,大家伙日子都艰难。 虽然国民党政府对工会是进行强力的打压,大部分工会是在各地会党的操控之下,但是1935年各地还是有罢工行为发生。 1934年的时候,国民党政府下令取消上海市,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和福建六个地方的工会,取消的理由是非常雷人的哦,工会在剥削工人,所以必须取消。问,为啥说工会在剥削工人?答:因为工会收取工会会费。 1935年的时候,全国53个地方,发生了275起劳资纠纷,其中有135起演变成全面罢工。平均每起罢工有2600多工人参与,平均罢工时间是8天。这一年的记录显示,有1506名工人死于工伤,另有4123人受伤。 上海依旧是这个时期中国最为工业化的城市,1937年的时候,有机构对上海的390户工人家庭进行了调查,我们可以看看熟练工人,半熟练工人和非技术工人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食物 房租 衣物 剩余 总共 熟练工(平均月收入45.82元) 53.49% 13.5% 9.87% 23.14% 100% 半熟练工(29.55元) 64.53 15.85 8.1 11.52 100 非技术工(21.24元) 83.26 18.42 9.97 --- 116.65% 对于有10元左右结余的家庭,他们的消费主要是花在娱乐,宗教奉献和捐增,公共交通,阅读材料,医疗,烟,酒类,还有婚礼和葬礼。 对于非技术工的家庭,他们就几乎没有了什么娱乐消费。而对于那些支出超过家庭收入的,他们一般会找别的兼职收入,或者靠亲友接济。 这些入不抵出的家庭,就居住在上海大片的贫民窟里,那里面都是一大片泥土,稻草,竹子搭建的简易房子。 乡村的情况又如何呢?这个年代,中国新一代收过良好训练的社会学者已经出现,费孝通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费孝通第一次的乡村调查,去的是广西的乡村。他不慎落入抓捕老虎的陷阱,他的妻子跑去寻找救援的时候,不幸溺水生亡。 但是幸存下来的费孝通继续完成了这一次的调查,之后发表了他关于乡村社会失衡的分析报告。费孝通认为,是帝国主义压迫,和进口产品,以及本土工业产品的压力,造成乡村传统手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衰败,使得农民陷入贫困。(有些熟悉哦?) 英国学者Tawney在1930年代初对中国乡村作了一系列的调查,他认为,是两股交叉的力量在压迫着中国的农民,一个是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农地被长年过度使用变的贫瘠,森林在被过度开发使用而趋向消失,还有洪水的灾难。这一系列生态问题是起源于农村人口很多,可是农田产出却不够。第二股力量则是农村的社会性问题,主要有,地主对雇农剥削性的压榨,高利贷,恶劣的交通状况,以及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 另外一份有影响力的报告,则是美国传教士约翰巴克John Lossing Buck和他的学生们作的。巴克是在中国自学的农业经济,后来南京大学聘请他作教授。他和他的学生们收集了一系列的数据,在1937年出版了“中国的土地运用”,这是一个三卷的论文。第一卷是内容,后面两卷则是图表和数据。这个调查涉及到中国22省168个不同地方的17000个农户。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9-23 1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