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降维打击。
有意思的是,美团王兴和永辉老板张轩松都是老乡,京东刘强东和苏宁老板张近东也都是老乡。
虽然老乡见老乡,但也是打你没商量。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是不因个人意志而发生转移。
疫情之下,美团线上买菜可能是履约能力最强、确定性最高的,尤其在北京。(可能在上海是拼多多或饿了么)。
我22日在永辉的一个生鲜订单,预约第二天下午送达,结果两天都没送过来,只好取消,退款瞬间到账。
接着在美团买菜下了订单,同样预约第二天下午送达,只是比预约时间晚了半个小时。
2021年三季报的一个数据,“永辉生活”自营到家业务已覆盖 962家门店,日均单量27.1万单——平均每店每天280个左右的订单。
即使一年后的今天实现了15%的增长,单店日订单也不过300个。而看这两天北京、重庆的疫情,都一下出现了大面积配送延迟、无法送达的情况,后面如何做大?
在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确定性的选择才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美团的算法,和五六百万规模的不断流动地面配送部队,是它的核心。
这些都是科技与狠活,而且不是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搞起来的。搞这些钱虽然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需要强大的钞能力,但钱已不是最核核心最关键的了。
当年苏宁张近东就是对线上和线下的认知出现了错误,他说,不就是比着我们多了个网站吗?但他没有意识到整个的底层逻辑完全是不一样的。
对于3C(家电、手机、电子产品),线上(电商)和线下(展销一体的商场)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逻辑。
用户对3c要求的是品质、正品,这决定了除了平台自营和品牌自营,其他类型的商家很难卖货,天猫也开始有了天猫自营(猫享)。苏宁在天猫证明了,传统大卖场模式的在平台也很难生存。
错过了电商这一波,再加上又错过移动互联网这一波,苏宁彻底被时代抛弃了。
而现在永辉、大润发等传统商超,它们可能想想是挺好搞的:
用户在手机上下单后,系统自动接单,自动分配给店里的拣货员,拣货员拎着个购物筐直接去货架上取货,装进购物袋里系好放在配送货架上,等着配送员自己来取不就完了吗?这有什么难的。
3C和快消、生鲜,同样是做线上做电商,又完全是三个不同的逻辑,即,不能用做3c的逻辑去做电商。
而现在的商超们相信渐渐也会发现,快消和生鲜虽然都是“日用品“,但如果做线上也是两个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逻辑。你不能用做百货的逻辑去做生鲜电商。
起码在终端分拣,一个完全可以自动化,一个必须完全依赖人工。
早期电商(淘宝)和线上支付(支付宝)最大功劳,用互联网属于讲叫教育用户,逻辑上讲是重构信任的过程,你从一个没有见到面的人那里买东西而且是提前把款打过去。
现在人们觉得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也只是对现在年轻人。我们80,90后的父母那一代其实还有很多不放心,尤其家在农村的父母。
淘宝开始最早的服装这个品类。因为当时的现实条件和基础设施根本不适合其他品类。线上购物、支付是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趋势,况且在国内对实体店造成冲击还多了一种比电商更厉害的因素,高地价带来的高房租。
电商带动的起来的快递,让品类最终得到了急剧扩大,万物都可以在网上买。就像没有外卖崛起带起来的五六百万的即时配送,这个规模庞大的地面部队,就不会有今天的生鲜。
即时配送和普通快递,终端都分别有着五六百万的骑手、小哥,但他们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逻辑。
生鲜用户要的新鲜,本质是时效,数百万的即时配送团队让生鲜迎来了风口。
京东虽然有高效强大的自营物流,但如果做生鲜配送也玩不转,它们仍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
而且京东的品类单价高,但消费频次低。这决定了什么?如果不去扩展品类,它的配送力量会大量闲余。
同样只做生鲜电商的每日优鲜、叮咚也是如此,终端配送始终有大量的冗余。
美团这种,饭点时送饭,过了饭点的时候送菜,送下午茶、鲜花、送药。让大量终端配送员始终有活干,有收入。
通过算法,不但能及时调配大量的运力,也让配送员在收入、效率、安全等方面达到一个平衡。
不仅是配送,逛过多家永辉和盒马,看着他们的拣货员现在还是拿着单子、扫码机器、购物袋在那么大的商场那么多的货架之间跑来跑去拣货,就知道他们输了。
永辉、大润发传统的商超做线上,根本应付不了大规模的爆单。一个上万平米的门店一天如果超过上千单就陷入混乱,晕头转向。美团它们这种一个1000多平米的前置仓,每天可以接几千的单子是正常水平。
传统商超目前从分拣到配送这个系统非常脆弱,订单稍微增加就会爆单。而对美团这种每天应付百万级的即时订单的系统和算法,单店出现数千级的增长时,都绰绰有余。
因为外卖对时效的要求,送外卖的收入肯定要比生鲜高,但美团可以优化算法,让更多的配送员不一定非要在饭点的时候抢着去送饭。
周六日时候点外卖的数量也会比工作日大量减少,但生鲜的订单会大量增加,调配大量的终端去送生鲜。
以前不是饭点的时候,在有的大型商场楼下、附近会看到几十几百的外卖员休息、闲坐,随着即时配送的商品不断拓展,现在基本没有了这种情况。
如前文所说,搞算法和数百万人的即时配送团队,钱已经不是核心因素,一个算法模型的建立、验证,就需要几年的时间。无论传统的商超,还是现在京东、淘宝这样大的互联网平台,目前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来源 数据研究局 公众号
赞(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