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绿色情报员]电蚯蚓之乱(上):土壤生态的死劫
本頁主題: [绿色情报员]电蚯蚓之乱(上):土壤生态的死劫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禅城浪子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2406
威望:412 點
金錢:930 USD
貢獻:1415 點
註冊:2022-05-29

[绿色情报员]电蚯蚓之乱(上):土壤生态的死劫


土壤生态的死劫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的关键物种,中国一窝蜂的电蚯蚓热,俨然一场大屠杀。(赖亦德提供)


草地上的机器发出“吱吱吱”声响,一波波高频刺耳的噪音,仿佛听得见电流钻入土壤,不到一两分钟,一只只蚯蚓逃难似窜出地表,捕蚓人熟练以筷子夹住滑溜蠕动的身躯,一个早上抓满两大桶子,少说也有几十斤。
这机子叫“电蚯蚓机”,也称作“地龙仪”,中国电商平台打出各式“秒出蚯蚓”“大功率”的机器,视频里没停地夹出蚯蚓,一台机器要价人民币百来元至800元不等,而坊间地龙干的身价不断上涨,每公斤已飙破300元,这门看似本小利大的生意,让不少人一窝蜂投身“副业”,从农村、城郊,到机场附近草地都有捕蚓人出没,疯狂电蚯蚓、赚外快。



中药地龙行情看涨,农民盲目加入电蚯蚓行列。(翻摄自网络视频)


南方吹起电蚯蚓热
这一幕看在蚯蚓养殖户陈天德(化名)的眼里,可说是一场大灾难,“这就像电鱼一样,电蚯蚓对生物的灭绝起到一定程度影响。”他曾经目睹电捕蚯蚓的现场,“土壤没有蚯蚓,它会一直恶化下去,板结情况会愈来愈严重,对环境生态造成很大破坏。”
电蚯蚓在南方地区尤其火,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苏、四川等地都有农民起而效尤,“因为南方比较潮湿,北方相对电蚯蚓的条件较少。”陈天德说,“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取缔。”尽管部分地方政府祭出罚则,今年2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针对电蚯蚓机商家的二审宣判也敲下重槌,裁罚3家经销商人民币159万元,不过,从电商平台到捕蚓人依旧肆无忌惮。
这一场不受控的“电蚯蚓之乱”,无异于让蚯蚓抄家灭门。“这是一种无差别的采集方式。”台湾大学科学教育发展中心执行长赖亦德博士强调,“当电极针插入土壤中,开关一打开,所有感电范围的蚯蚓都会被电出来,各种不同大小的种类、成体或幼体通通会被电出来,可以想像一不小心就变成一场浩劫,电完之后,那个地方的蚯蚓差不多都再见了。”



中国电商平台贩售各式电蚯蚓机,助长捕捉野生蚯蚓的歪风。(翻摄自网络)


蚯蚓出洞劫数难逃
陈天德说,民众捕捉野生蚯蚓,主要用途之一是中药材。赖亦德指出,中药用的蚯蚓有特定品种,只有大型蚯蚓才能做为药用地龙,体长至少要20公分甚至更大,不过,一般常见的种类只有10多公分,当大家人手一机,以高功率、竭泽而渔的方式全面采集,这种现象相当令人忧心。
赖亦德投入蚯蚓研究多年,曾出版《台湾蚯蚓蛭类图鉴》,书中也提到调查方法之一的电击法。他表示,假设两根电极针的距离是5、6公尺,外围2、3公尺也在感电范围,等于是10几到20平方公尺内的蚯蚓都会被电出来,当一波又一波高电压、低电流送出,蚯蚓会感到不适、逃出土壤,研究人员辨识种类后,会立刻把蚯蚓移至感电范围外,让牠们再钻回土里,不过,电蚯蚓的人或许只挑走想要的个体,蚯蚓即便跑到地表,还是持续被电击,而且蚯蚓本身不喜欢光,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牠们具有伤害性,电击加上紫外线叠加起来,蚯蚓几乎难逃劫数。
以蚯蚓栖息的土层深度来看,电蚯蚓可说是一网打尽,“大部分蚯蚓生活在土表下30公分以内,而体型大的、贯穿型蚯蚓可以挖到比较深的地方,甚至可达到1公尺深。”赖亦德掩不住痛心的口吻,“这些电蚯蚓的人想要的是大型蚯蚓,其他蚯蚓却跟着一起倒楣了。”
不只蚯蚓惨遭横祸,住在土壤里的生物数量远比其他环境还要多,从蚯蚓、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到细菌、真菌等,这群没被看见的生物也连带遭殃。台湾南华大学永续绿色科技学程讲座教授陈世雄说,本来1公斤的干土龙大概是人民币70多元,现在涨到300多元,民众盲目电蚯蚓,这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土壤里有着复杂的生物网络,在电击过程中可能波及其他生物,土壤生态系的平衡和多样性都会受到影响。



海南是农业大省,“菜篮子”却面临蚯蚓锐减危机。(路透社)


当海南悲剧重演
事实上,抓蚯蚓是中国不少农村的“特色产业”,不只电捕,早年海南省有些村民甚至使用除草剂或杀虫剂制成的药水,大肆滥捕蚯蚓,蚯蚓产业链自成一格。赖亦德指出,不管是除草剂或杀虫剂,都会对蚯蚓和其他土壤生物造成伤害,甚至破坏土壤结构,相较电蚯蚓机,关机就没事了,这些药剂残留在土壤中会持续危害生态,由于大量采集蚯蚓,海南岛上的蚯蚓族群也大规模消失。
“当海南岛的蚯蚓族群被耗尽了,然后扩散到其他省份去采集,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赖亦德点出连锁效应,“这叫做公有地悲剧,只要资源是大家拥有的却缺乏管理的话,经常会出现过度采集而耗竭的状况,尤其土壤里的生物不容易被看见,其实可能早就没蚯蚓了,或是土壤状况变差了,可是因为表面上看不出来,更容易被忽略。”
英国自然作家库特哈德(Sally Coulthard)在《土壤下的迷你工程师》书中提到,科学实验显示,比起没有蚯蚓的土壤,有蚯蚓的土壤平均会让植物生长增加2成。海南地区农民也反映,由于过度捕捉蚯蚓,橡胶、槟榔等作物已出现产量锐减情形。
土壤生态跟着陪葬
蚯蚓不但是农民的免费长工,也是称职的清道夫。投入有机农业的陈世雄在实作中发现,蚯蚓在植物根系生物圈扮演“火车头”的角色,蚯蚓、细菌、真菌等土壤生物,其实是忠心耿耿的员工,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停帮农民工作,蚯蚓先吃掉植物残体或腐熟物质,把有机质分解成更小的形式,排出的泥粪是微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然后大家分工合作,最后将有机物质转变成无机的矿物元素,例如氮、磷、钾、钙、镁、铁、锰、锌,甚至分泌抗生物质,回馈给土壤和作物,所以蚯蚓对土壤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良很重要,抓走蚯蚓等于是杀鸡取卵。



蚯蚓吞食土壤、植物残体,排出的蚓粪可以调节土壤菌相。(赖亦德提供)


“蚯蚓会在土中钻洞,让土壤维持透水、透气状态,有助植物根系发展。”赖亦德说明,“蚯蚓还能调节土壤菌相,因为蚯蚓本身有肠道菌相,甚至在吞食土壤、消化有机质的过程中,同时消化掉真菌的孢子和菌丝,很多植物病害是来自土壤中的真菌,所以有蚯蚓的土壤,农作物的真菌病害会比较轻微。”
赖亦德也提醒,蚯蚓和作物产量的关联性没有那么单纯,很常有的状况是,农民没有发现土壤的状况变糟了,蚯蚓变少甚至没有了,作物产量也许没有明显下降,因为有肥料和农药可以用,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状况无法长久,因为当土壤健康变得很差,农作物也会不健康,同时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
蚯蚓的凋零不但宣告土壤死了,也反映出作物质量下降。陈世雄引述美国土壤物理学之父金恩(Franklin Hiram King)的著作《四千年农夫》,一百年前,他走访中国、日本和韩国后发现,东亚国家的古法农耕维持土壤生产力几千年不会退化,因为农民妥善利用生活中的有机物质作为肥料,当有机质回到土壤,有蚯蚓和微生物帮忙分解、供应作物养分,作物里的微量元素来得更多,一旦蚯蚓消失了,微量元素也跟着流失。
说穿了,这一场“电蚯蚓之乱”搞砸了饭碗,农民噩梦才要开始。

撰文:麦小田 责编:陈美华

赞(22)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08 12:3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2-17 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