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绿色情报员]电蚯蚓之乱(下):中药土龙的困局
本頁主題: [绿色情报员]电蚯蚓之乱(下):中药土龙的困局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禅城浪子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2406
威望:412 點
金錢:930 USD
貢獻:1415 點
註冊:2022-05-29

[绿色情报员]电蚯蚓之乱(下):中药土龙的困局


蚯蚓的生存危机四面埋伏,从大肆滥捕到农业毒害,中国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法新社)

中药材地龙行情看俏,中国电商平台的电蚯蚓机热卖,五花八门的开肚机也充斥平台,各种后制加工视频指点民众“在家创业”。不过电商没说的是:新农活干不久,野生蚯蚓族群很难躲过大灭绝的命运。
中药典的地龙指的是“广地龙”和“沪地龙”,某些特定品种的大型蚯蚓。根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统计,地龙药用市场需求从2010年的400吨成长至2020年的675吨,虽然主要产区的野生资源量明显减少,由于电击法大大提高捕捉效率,2020年中国地龙产量约为860吨。
野生族群被逼向末路
“这数字很可观,如果是算中药地龙干重的话就更可怕了。”台湾大学科学教育发展中心执行长赖亦德博士说,“后制加工要把蚯蚓剖开,拿出肠胃道,因为里头是一堆土,最后只留下肌肉壁和一些黏在肌肉壁上的器官,再去干燥,860吨的地龙干重,回归到湿重大约是5至10倍,也就是8600吨的蚯蚓活体。到底要从多大的土地面积把这些蚯蚓采集出来?更别说这只是他们采集到的少部分,大部分被电出来的蚯蚓都跟着倒楣。”


中药材地龙是由特定的大型土栖蚯蚓炮制而成,近年中国主要产区的野生族群明显减少。(赖亦德提供)


农民大肆电捕,硬生生断了地龙的活路。赖亦德指出,大型蚯蚓种类的生殖力并不好,往往一年只生几只后代,长到成体大约要一年以上,当族群数量大幅下降,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蚯蚓电死了就没什么价值了,牠要保持一定的活性因子。”中国蚯蚓养殖户陈天德(化名)直摇头说,“专业的人很重视品质,蚯蚓臭掉比人的尸体还要臭,稍一不慎就全盘皆没,这不是很简单的事。”
人工养殖找不到这一味
地龙野生资源掠夺式滥捕,人工养殖却跟不上脚步。陈天德指出,中国人工养殖蚯蚓大概有4、50年历史,国家鼓励研究和养殖,各大医院也投入临床试验,人工养殖的品种不是药典里的广地龙和沪地龙,一般常见的有大平2号,国内也培育出各种繁殖力强的新品种,目前应用在生物制药原料、饲料添加剂、种植肥料和环境改善等领域。
以栖息环境来看,中药地龙属于大型土栖蚯蚓。赖亦德表示,全世界蚯蚓养殖产业都没有这些大型蚯蚓,因为牠们住在土壤里面,就算是用田地来养殖大型蚯蚓,目前对于蚯蚓栖息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条件了解有限,也许知道酸碱度和湿度,却不清楚牠们喜欢什么土质、有机质含量,或是土壤导电忍受度是多少。再来对于牠们的食性了解也不多,现在只知道晚上牠们会探出洞,吃一些落叶、青苔、嫩芽或某些植物的种子,无法明确提供食物,也就没有办法好好饲养。


目前人工养殖以堆肥蚯蚓居多,用来处理有机质废弃物。(赖亦德提供)


此外,大型蚯蚓的生物特性也不利人工养殖。赖亦德指出,全球已知有6000多种蚯蚓,目前大量养殖的是堆肥蚯蚓,用来处理有机质、禽畜粪和生厨余等,堆肥蚯蚓约有10个品种,牠们住在有机质里面、吃有机质,长得快又生得多,生出来两个月后就成熟了,可以继续繁殖,一颗卵茧常有4、5只小蚯蚓。反观大型蚯蚓,一年只生几颗卵茧,一颗卵茧只有一只幼体,生殖力太弱了,而且这些大型蚯蚓经常零散分布,没有办法一平方公尺住上2、30只,天性不喜欢密集群居。
赖亦德认为,中医药的药物开发可以朝向堆肥蚯蚓的应用研究,避免过度利用野生族群,改用活性成分或疗效类似的物种。“例如中药典籍都写说水蛭是由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和尖细金线蛭炮制而成,民间买到的水蛭药材其实不只有这3种蛭类,后来药典也直接开放。”他曾投入中药水蛭调查研究,“非洲夜蚯蚓属于比较大型的堆肥蚯蚓,最长可达2、30公分,这个种类很好养殖,如果拿来做成地龙干,用同样的方法炮制、测试药效,或许有可能取代。”
农药化肥毒害蚯蚓
不过,野生蚯蚓祸不单行,生存危机不只来自滥捕。中国农耕土地普遍存在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农业毒害也把牠们逼向死路。
台湾南华大学永续绿色科技学程讲座教授陈世雄指出,土壤里蕴藏丰富的生态系统,不只有蚯蚓,还有各式各样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农药毒性对土壤生态有不利影响,等于是毒害忠心耿耿的员工。事实上,蚯蚓在繁殖过程中会分泌抗生物质,还可以有效抑制病害,而民众吃了有农药残留的地龙,反倒有害健康。


农药对蚯蚓具杀伤力,造成生殖力下降。(路透社)

地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生物生活在土壤里面。2021年美国生物多样性中心、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环境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期刊发表统合研究,检视2800多份研究数据,涵盖284种农药或混合型农药对土壤内275种生物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超过70%的实验都发现农药对土壤生物造成伤害。
“杀虫剂、杀草剂、杀真菌剂或杀线虫剂等农药,对蚯蚓都有一些坏处,牠们也许不会马上死掉,却会造成健康状况不佳、生殖力下降,长久下来整个族群会衰弱。”赖亦德说,“在集约的惯行农业操作下,很多时候农地里面都没什么蚯蚓了。”
化肥对蚯蚓的影响相对复杂。赖亦德指出,如果精准使用化肥,植物、农作物长得好,掉下来的花、叶、果实会比较多,植物残体和土壤有机质增加,蚯蚓也有更多食物可以吃。不过,最常见的情况是滥用化肥,导致土壤劣化,不要说是蚯蚓,其他生物也会不健康。许多研究已经发现,化肥使用过量,土壤的微生物会减少,微生物相显著变差。
农膜机具斩断命根
土壤中的微塑料也是潜在的“蚯蚓杀手”。中国的农用塑料薄膜生产量和覆盖面积高居全球第一。去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的研究显示,中国农膜每年有18.6%残留在农田中,2017年农用塑料就产生了超过46万吨的残留量。
赖亦德表示,近年科学家陆续研究土壤微塑料对蚯蚓的影响,发现蚯蚓的个体会变小,无法健康成长。现在也有研究显示,微塑料已经小到可以穿过人体细胞膜,甚至透过血液在全身游动,连胎盘也检测出微塑料。当农膜残留在土壤且不断碎化,微塑料对土壤动物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大型农业机具广泛使用,蚯蚓生路也连带被斩断。国际研究显示,法国北部森林土地被农业重机械压实过后,蚯蚓族群过了4年都难以完全恢复。


大型农业机具会压实土壤,不利蚯蚓生存。(美联社)


“大型农业机具提升效率,却也常被诟病,在碾压和碎土过程中会破坏土壤的物理结构。碾压后,土壤变得密实、孔隙减少,保水力变差且通气性下降。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蚯蚓也跟着活得不好。”陈世雄提醒,“这是值得正视的问题,我们要思考如何避免大型农机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伤害。”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随着蚯蚓凋零,环境走向不归路,气候变迁威胁也节节进逼。陈世雄指出,蚯蚓的生产力非常惊人,牠会把半腐熟、腐熟的有机质当作食物吃掉,提升土壤的保肥力和保水力。土壤有机质增加,碳储存能力也跟着增加。根据美国有机农业研究机构罗德尔研究所(The Rodale Institute)的报告,经过20年左右的有机农业耕作后,土壤中的有机碳可以增加15至28%,只要将1.6亿亩的玉米和黄豆田改为有机栽培,等于是将2.93亿吨的二氧化碳储存在土壤中。
眼看着地龙身陷困局,生存危机四面埋伏,陈世雄认为,中国农民教育不足是一大问题。不过,最大关键在于贫穷。中国大概有6亿人每个月收入不超过人民币1000元,约占总人口的43%。人民收入低,当然千方百计想要赚钱、求温饱。所以有些电商平台甚至卖出10万台电蚯蚓机,而政府却把贫穷线调降低于国际标准,谎称有几亿人脱贫,因此唯利是图的事件层出不穷。
赖亦德建议,政府和学界应及早因应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的问题,一方面从法规做好规范、监管,另一方面建立民众的土壤环境意识,因为现在大家对空气或水等环境意识开始有了认知,但对土壤环境却是相对忽略,不了解土壤里存在各种生物和交互作用。不妨把蚯蚓当成旗舰物种或是保护伞物种,进一步建立生态环境意识,多管齐下化解这一场危机。

撰稿、制作和主持:麦小田    责编:陈美华

赞(1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08 12:4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2-17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