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转载]开始猛烈救市?国家框定21城推进“城中村改造”,有何深意?
本頁主題: [转载]开始猛烈救市?国家框定21城推进“城中村改造”,有何深意?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云中雀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2525
威望:657 點
金錢:100441 USD
貢獻:1024 點
註冊:2019-10-01

[转载]开始猛烈救市?国家框定21城推进“城中村改造”,有何深意?


转自 铁锤微观
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大事不断,有点写不过来了。

继央行高层呼吁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提速之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也传来重磅消息。

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消息一出,不少人瞬间颅内高潮,纷纷表示“历史重演”,“开始猛烈救市了”,“房地产最大接盘侠来了”,“楼市即将反弹”,“房价又按不住了”。还有一些人言之凿凿称“城中村改造”为“棚改2.0”。

事实真的如此吗?此情此景,国家推进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到底有何深意?

有2015年“棚改货币化安置拉动全国房价上涨”的前车之鉴,加上在“拆字一喷,喜提大奔,房子一扒,帕拉梅拉”拆迁造富思想盛行的年代,全国确实诞生了大量的千万、亿万富豪,也难怪很多人一听到“城中村改造”就兴奋不已——这显然是又挑动了很多人靠房子发财致富的神经了。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绝不能简单粗暴的把“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2015年那场声势浩大的棚改货币化相提并论,因为改造范围、政策内核、宏观施策目的、时代背景等均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根据七普数据,我国有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也即是说,接下来只在国家框定的21个超大特大城市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如果按2014年下发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是19个城市,我们以七普数据为准,因为时间最近。)




而2015年棚改货币化安置时期,棚改政策是在全国所有的城市实施,推土机轰鸣,无差别对待,所以才能释放出扭转房地产走向的巨大能量。

为什么只框定21个城市?个人理解是两方面原因:

其一,这些城市基本都是中心城市,人口虹吸效应强,城市建设时间早,城中村规模大,最需要更新改造。

以率先搞城中村统租的深圳为例,2017年摸底的数据是1547个城中村,有超过1300万人生活于此。

其二,这21个城市聚集了全国80%的年轻人、新市民、外来人口,发展的潜力巨大。相应的,这21个头部城市释放消费潜力和内需的价值更大,搞城中村改造所产生的连锁效应更强。

简言之,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棚改是拆迁为主;城中村改造则是“留改拆增”:以保留利用为主,根据实际需求,部分改变功能,拆除的是危房和公共短板严重的空间,而增加的是公共服务设施。

所以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棚改是成片拆除重建,地产商主导,说穿了是哪里有经济价值就拆哪里。城中村改造则是突出改造,说白了是修修补补,只针对危房等不能修补的才会拆除。

官方的表述说得也很清楚: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为什么城中村住房不能悉数拆除重建?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框定的21个城市城中村均在主城区,拆迁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根本拆不起;另一方面,城中村土地性质和棚户区土地性质有本质不同,前者是集体土地,后者是国有土地。

从郑州等地城中村改造已有案例来看,即便拆除,也不会是货币化补偿,而是房票安置,只能在有效期限内购买指定楼盘。抬升房价显然是白日做梦。

第三,非常重要的一点,“钱从哪来”有本质区别:2015年的棚改主要资金来源是央行和国开行发放的棚改专项贷款,地方拿到巨额低息贷款,再补偿给被拆迁户,拆迁户到市场上购买商品房,一箭四雕,资金闭环、制造购房需求、提升购买力、商品房去库存。

而关于21城城中村改造,《指导意见》强调: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料显示,民营企业用国企一半的融资,提供了8倍于国企的劳动岗位,且交了2倍于国企的税。


结合7月19日国家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不难看出,政策的制定也具有连环效应。




另外,《指导意见》明确,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

字面意思理解,城中村改造更多承担的是住房的社会保障性这一职能。

有人称其是“公益性”,这种说法我不太赞同,因为从深圳的统租房模式来看,虽然是国企主导,城市、房东、改造参与机构均获利,且城中村环境、治安、面貌等都得到大幅改善。

但不能忽略的是,城中村扩大了城市的下限,它是很多底层群众的容身之所,它具有先天的成本低、包容性强、有生活气息、产业业态接地气等特征。

直白点说,城中村改造升级之后,原本的高性价比、对底层群众的包容性等特征会丢失,意味着城中村租户生存成本将抬高,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改造的成本需要租客承担,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所以可以预见,21城全面开启城中村改造后,底层群众逃离大城市的情况必然会发生——经济增速下降,在大城市生存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本身就是在硬撑,如果住房成本再大涨,这极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离开也就理所当然。

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也是非常无奈的,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搞城中村改造?两句话就能说清楚,一是这是大势所趋,规模庞大的城中村虽然是底层的最佳容身之所,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城中村改造的现实需求也是存在的。粗放管理、违规建设、治安混乱,城中村一度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

二是宏观层面更多考虑经济价值。

我看很多权威媒体报道,都刻意忽略城中村改造的扩内需、促消费作用,不知道是故意掩饰,还是真没意识到这一点。

我想强调的是,在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的主要经济形势下,21城城中村改造就是国家下的一盘大琪。在房地产销售遇冷、土地拍卖式微、房地产税收每况愈下的背景下,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就是用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就业形势严峻的。

那么这次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将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呢?

国盛证券分析师何亚轩等人预计,大型城市城中村改造建安投资规模将超 2 万亿,如涉及货币化安置则有望拉动地产销售。假设整体改造周期为 8 年,对应年均建安投资约 2655 亿元,占超大特大城市 2022 年房地产投资总额的 5.7%。

民生证券分析师周君芝则预计,未来三年,城中村改造投资或每年在 1 万亿左右。

理论上来说,城中村改造会带动水泥、建材、家电、家居、装修、电梯、运输、广告、维保等上下游数十个行业受益。

比如神秘“核酸大王”张核子的最新动作,就是进军“统租房”市场。而且其公司经营性质转变,就发生在深圳统租房模式试点宣布的前一个月。其眼光独到,时机把握恰到好处,是巧合呢?还是巧合呢?

另外,机构测算,21城城中村改造,如果实施改造周期5年,将合计拉动至少6亿人就业。仅地产行业,每年能拉动的就业人群就高达5400万。

一言概之,城中村改造既能刺激经济,又可以兼顾民生。



但时代不同了,支撑房地产的基本面也发生了巨变,指望21城城中村改造撑起房地产大盘是不现实的。

城中村改造是长期工程,讲究的是循序渐进,慢工出细活,所以即便未来能撬动7万亿的投资,平均到每一年最高只有1万亿,对动辄十几万亿的商品房销售市场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但有一说一,搞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现如今实施城中村改造和2015年推出棚改货币化安置时居民的杠杆率已截然不同:上一轮棚改货币化时,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还有1800万,居民杠杆率尚不足40%,现在每年的出生人口跌破千万,2023年或降至800万,当下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也攀升至64%,加杠杆的空间所剩无几。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聊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更多感觉到的是政策的捉襟见肘。

都知道拉动经济要靠房地产,消费、财政、就业也离不开房地产,但如何让中国楼市的需求再次回归,似乎是无解的。

因为不管是救房地产,还是拉动经济发展,亦或是刺激内需,底层逻辑都是居民的收入增长。因此脱离于这个基础谈发展、谈刺激消费、谈救房地产,其实都是避重就轻。

个人觉得,这一次国家层面志在盘活存量资产,小产权房市场摸底,更大的棋可能是为后期的收税做铺垫。只能留给时间作答了。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吧。




赞(14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25 22:0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2-15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