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粮食安全是一大软肋
本頁主題: 粮食安全是一大软肋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冲冠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012
威望:1171 點
金錢:203954 USD
貢獻:21500 點
註冊:2020-04-05

粮食安全是一大软肋

本文转自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请理性评论

文章来源: VOA 2023-12-26

资料照片:中国山东省临沂市的农民在收获季节晾晒农作物。

继不久前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确保粮食安全、“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之后,中国国家主席匀迈伞上星期再次围绕粮食安全等问题召开“三农” (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会议,督促地方政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到过分依赖石油进口,中国近年来不断暴露出一些严重的战略软肋,而粮食安全的问题也很可能成为中国另一大潜在安全隐患。

说中国粮食短缺言过其实,“然而,北京仍然担心粮食供应和粮食进口可能被其他国家武器化,从而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吉纳维芙·唐纳隆-梅(Genevieve Donnellon-May)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邮件中说。

中国粮食自给率越来越低

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粮食已经连续19年大丰收,市场供应充沛。在中国国务院今年就粮食安全问题专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负责粮食供应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称中国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绝对安全”。

然而,官方的其他数据则显示,中国的“口粮”虽然能够自给,但这并意味着自产粮食就足够养活全国人口了。“口粮”通常仅指稻谷和小麦,但是玉米、高粱、豆类作物等更广泛意义上的粮食种类则仍需要大量进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说,到2021-2025年的“十四五”的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缺口约为2,500万吨。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去年的粮食进口高达1.4亿吨,相比之下,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8亿吨。

尽管中国官方统计说粮食产量近20年来一直在1.3万亿斤以上,但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论坛去年的一份报告,“现在全部食物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依赖进口”,粮食自给率越来越低,最近20年,中国的“食物安全保障水平--即食物自给率,从2000年的93.6%降到现在的65.8%。”

大量的进口甚至对全球的农业现状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总部设在伦敦的经济政策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CEPR)上个月的一篇研究报告说,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数十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瞩目,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农产品进口的激增也给全球带来巨大的冲击。这篇研究报告说,中国对食品进口的需求导致全球耕地显著增加,同时也是全球森林遭砍伐的一个主要因素,“占了全球砍伐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大量农田被移作他用等让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大量农田被移作他用、农村城镇化、饮食模式的改变等等多种复杂因素导致未来十年内中国的粮食安全还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俄亥俄州立大学食品、农业和生物工程教授及水质专家凯伦·曼克尔(Karen Mancl)说,在2000年时中国还能够自给自足,但在过去的20年左右,情况发生了变化,其中部分原因是农业土地越来越少,“将农业土地从种植食物转变为其他用途,如城市的发展,将农业土地转变为工厂。”

她说:“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失去的耕地面积为5%,这对一个国家来说确实是承受不起的。”

中国农业问题专家在宏观经济发展论坛上的报告说,中国的大豆自给率在2000年时为62.4%,20年后已经降至16.6%。

在工业领域,廉价的劳动力奠定了中国制造业腾飞的基础,而农业则几乎正好相反。据中国官方数据,中国粮食种植的人工和土地成本都明显高于美国,如小麦每亩的成本近1000元人民币,而美国仅318元,是美国的三倍多。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CSIS) 全球粮食和水安全项目主任凯特琳·威尔士 (Caitlin Welsh)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需要继续依赖贸易来满足其部分生产需求”。

随着社会渐趋富裕和城市化,中国的食物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威尔士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人们偏好更昂贵、更多动物蛋白、更多水果和蔬菜,“而生产这些食品也更加困难”。

她说,自给自足在政治上吸引人,“但要明白这是一种政治愿望”,在实际现实中,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有真正的自给自足,包括像美国和挪威这样的富裕国家也要进口某些食品。

中国脆弱的食品供应链和“地理困境”

中国粮食不但对外依赖度高,而且高度依赖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尤其是过度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被认为潜在地缘政治风险极高的国家。官方去年透露,在所有进口来源国中,美国为第一大粮食进口来源国,占进口比重高达37.3%。

为了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使进口多元化,目前已经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某种形式的粮食合作关系。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塞西莉亚·托塔哈达(Cecilia Tortajada)说,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拉美和非洲建立起了一个粮食供应网络,“有更多选择来获取食品产品,不仅仅是从美国”。

她在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说:“中国从以前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如果与美国再次爆发贸易战,将会有更好的准备。”

中国的另一大战略隐忧是担心海上食品贸易被切断。

农业问题专家吉纳维芙·唐纳隆-梅(Genevieve Donnellon-May)将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等称为“食品瓶颈”,指出中国对“马六甲困境”尤为担忧。

她在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说,鉴于频繁的延误和潜在碰撞的担忧,更不用说美中在南中国海和台湾问题上日益紧张的局势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北京对粮食进口供应倍感担忧,担心“美国在发生军事冲突或其他问题时实行海上禁运。”

马六甲海峡最窄处的宽度仅约 1.7 英里,堪称天然瓶颈,极易封锁,目前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而美国与这些国家都有着紧密的防务关系。去年2月,美国曾批准向印度尼西亚出售价值了高达140亿美元的军火,相比之下,到今年9月为止,美国国务院在拜登总统期间向国会通报的对台军售为50多亿美元。

中国虽有陆路“中欧班列”等,但运输能力极为有限,绝大部分原油和粮食等贸易都是靠出苏伊士运河、过印度洋、穿红海、然后走马六甲海峡,一路遍布美军基地。

美国海军研究所(U.S. Naval Institute)网站今年刊登的一篇文章说,美国可以在世界上很多海上咽喉要道切断中国的供应链,“美国海军可以在中国武器作战区之外静候等待,并在船舶接近这些关键瓶颈时截停它们。” “中国的统治者可能不怕任何其他国家,但他们着实担心如果无法养活自己的人民。” 文章说。

意大利国家安全问题专家多梅尼科·帕里西(Domenico Parisi)在意大利国际关系分析研究所网站上撰文说,如果中国对台动武,“食品供应链可能会中断,马六甲、巴勒班德比或霍尔木兹等瓶颈地区可能会经历严重的延误或被完全封锁(这也意味着对台湾的军事行动并非近在眼前)。”

一个重要的日期是2032年,帕里西说,因为中国计划届时“将自产所需谷物的90%,接近2000年时的自给率。”

针对中国粮食供应这一战略软肋,官方有时也罕见地直言不讳。“我国粮食是不是过关了呢?现在还没法下这个结论。”匀迈伞去年说。“咱们不要太天真!”

防水图预警,不喜请跳过










赞(70)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27 18:4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1-07 19:08